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报道,说某大学校园内立了一尊雕塑,雕塑艺术是一个女的双手托着一只鸽子,于是引起一些学生的再生创意,并在雕塑上打了一道标语,且曰:念书顶个鸟用。喻意诙谐幽默,大致意思就是想表达读书无用论吧。
这是一种泄气话,主要是因为近期某些大学生找不到工作,把积郁心里已久的怨愤表达一下,其意可以理解,由于今年全球都在闹金融危机,失业现象也不是哪一个国家的事,再加上又出现了一个H1N1,搞得国际贸易很不景气不讲,企业纷纷不是效益下降,就是危在旦夕,有的甚至破产倒闭,由于我国及时做出了刺激和扩大内需的救市方案动作,但是要缓解下岗和就业问题,也不是一蹴而就的,总是要有个过程,现在看来,市场况景有点上升抬头之势,并逐步在向活跃的方向进展。
但笔者认为,大学生就业难问题,不能一盖归罪于这些突然性的外来因素,这些因素只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一部分,甚至可以说是暂时性的,那么是不是没有这些危机或者说这些危机结束之后,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可以很快地解决了呢?我想也未必,不用举例,虽然遇到了这些困难,但国家始终都没有放弃就业与再就业工程的战略规划,民生按稳是个大事,又有哪个国家和地区不重视这一点呢?
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,除此因素之外,是否还存在另外的一些因素,比如说学校教了什么或者说学生们又都学到了什么?我们说危机因素影响大学生就业难固然重要,但这不是长远的关键问题,我认为关键还是在于国家发展之引导、学校的跟进教育和学生自身对学的认识观念需要转变。
俗话说:种豆得豆,种瓜得瓜。学校教育是否与市场经济的人才需求相挂钩,现在学校教出来的孩子与社会之需求,有些学校纯粹就是在南辕北辙,说严重一点是在误人子弟和扼杀国家未来的希望,教与学的内容一旦与社会人才需求脱轨了,那么它的结果应该是什么?其中这里面累的是谁?苦的又是谁?而最可怕的就是学校也纳入了国家经济的商业化,你想一想,学校变成了工厂,那么这个校长的脑子里整天是在想财呢还是在想材呢?由此结论教育的目标都错了,所教出来的学生能对吗?而这样的学校老师说到底就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,这些学校可以说就是变相的一个个劳动力买卖市场。
这两个概念的结果又是什么?是种豆得了瓜呢还是种瓜得了豆呢?
有些学校尤其是现在的职业技术性学校,打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旗号,到处是广纳学子,魔术般的广告把无知的学子骗到校舍,然后来个急加工,也不管米在锅里是熟的还是生的,二三年学制速成后,统统撵出去了,他把学生的钞票捞到手之后,任务完成了,象接力赛一样地顺手就推给了市场,可是那些可怜的孩子就统统又成了我们国家、政府和社会的负担了,这个就业压力能不大吗?学校本身应该是国家为了人才需求而设置的一个消化系统,现在反倒学校把学生囫囵吞枣一下,又圆模模样地送了出去,要这样的学校有什么用?重复再造有没有这个必要?
我认为不能让我们的学校搞成商业化的性质,否则学校就会和我们现在的医院体系一个德性了,好端端地把一个拥有天使般的地方,硬是被商业化搞成了一个魔鬼一样的区域,如果这个问题继续拖下去,那么这两个地方都没办法进去了,老百姓进不起呀,或者说进去了等于和没进去一样效果,再或者说进去了比没有进去更要雪上加霜,这与大众的意愿相符合吗?
因为学校教育的不利,我们的孩子又学到了什么?先不说他们失去一个健壮的体质和良好的视力,你看看,尤其是刚出炉的学生,细皮嫩肉,描眉染口,加上五彩斑斓的头发,金光闪闪的项链,风流倜傥的墨色镜,乾坤圈式的大耳环,你说说这样的形象具有其中之一的学生,哪家企业主或招聘官敢要?虽然说这些时尚新潮的着妆与才华无不相干,但是在应聘面试中的第一印象就已经被大打折扣了。
再着自尊心与虚荣心特强,不能接受批评与指点,不懂装懂还不愿意学,以美丽的相貌和溜须拍马的言辞做开路先锋,做事怕累怕脏怕苦还要有高工资收入的环境场所,依此情况,我既不做个别表述,也不做普遍现象来答之,未离学校大门的学生或者他们的家长们,可以从中对号入座,笔者认为学校与企业终究是不一样的,学校是学知识的地方,而企业是劳动的场所,爱美之心人人皆有之,但在一些特殊与特定的环境下,还是应该把自身外表形象讲究的朴素一点比较好,言语表达的实在一点比较好。
如果你是一家企业的老总,你喜欢不喜欢以上讲到的那些学子,当然如果他们选择的是服务与娱乐行业的工种,也就另当别论了,每一家企业是不敢歧视人才,但每一家企业都有择优选材标准的权利吧?
我还要告诉孩子们和他们的家长们,企业近年由于受到外来因素的不利影响,或者说一些中小型企业基本都不具备对人力资源的培训条件,也就是说当你所学的专业与公司人才需求不能配套的话,你只能去干苦力活了,有的企业根本不可能把你当作是一把钝刀拿来磨磨之后再使用的,一是企业培训机制的开启需要注入大量的资金;二是怕你学技有成后溜之乎也,就是有合同约束,那也只是一年二年或最多三年的光景,有的企业主按他企业效益来盘算是得不偿失的,既耗费人力又耗费财力。虽然大企业具备此人力资源的培训条件,毕竟大企业为数很少,所以中小型企业主大凡都是实用现实的拿来主义思想,但只要你具备了一个稳定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,有的中小型企业主也还是愿意对你进行专项培训的,所以你越是象猴子一样油头滑脑的,那些企业主越是不敢培训你,再说,平时由于有坏毛病的习惯而改不掉又不注重细枝小节,引起老总发现后打心眼里反感,都有可能会导致你自己把好不容易等来机遇错失。
我先前呆过的一家企业,老总需要一名助理,也就是总经理助理,月薪资二千元〈包食宿〉,要求女性应届毕业生,有个女孩过来面试了,这个女孩既通过了我们的人事经理的面试,也通过了我这个办公室主任的面试,而恰恰到了老总那里,因为她不认识“刘少奇”的画像图片,被一票否决了,良好的就业环境丧失了,理由是一个大专生读了十几年的书,连前国家主席刘少奇的画像都不认识,她究竟这十几年来都学了什么?
当然笔者不禁也想问问:这个女孩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毕业,这些学校和老师们又教了些什么?所以专业知识也并不是你走上社会参加社会劳动和活动的全能资本,当然她若遇到一位马马虎虎的老总可能会顺利通过,可她命运不佳却碰到了一位军人出身的老总。
但愿这位女孩现象不是普遍现象,也但愿这些孩子们的头脑里不只是只有歌星和影星。
所以我希望我们当代的大学生不应该那么悲观,读书不是没有用,你真的读了,真的管用,关键是读的是什么书?学的是什么知识?知识所塑造你这个人才是不是我们这个社会需求的人才?
我们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,但人之能力又总是要被社会需求择优录用的,那么你的优是不是这个社会之需求的优呢,这就要问问你的学校和自己了。